close
專家:吃遠洋魚,一周別逾340克
根據研究,大型魚類的甲基汞含量是小型魚的10倍,但仍在國家標準之內。
專家建議,每周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340克,以免體內的甲基汞蓄積過多,可能會導致神經病變。
專家說,國內甲基汞含量的容許量為2ppm,檢驗的漁獲多數合格,不過國內標準較寬鬆,而國人又嗜吃海鮮,因此要小心別吃過量。
根據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的檢驗發現,遠洋漁獲的大型魚,體內所蓄積的甲基汞含量遠高於近海漁獲、養殖魚類。(好像有點...商業傾向)
藥檢局副研究員陳石松指出,遠洋漁獲的大型魚甲基汞平均含量為0.43ppm,其中旗魚0.53ppm、鮪魚0.64ppm、黑鮪魚1.13ppm(第一名XD)、鯊魚1.05ppm。
而近海捕撈到的石狗公、白帶魚平均甲基汞只有0.05ppm,養殖的海水魚更只有0.02ppm,小型魚甲基汞只有大型魚的十分之一。
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指出,國人平均每天吃魚產類食物85.6克
略高於日本(79克)(日本不是很愛吃刺身跟壽司?),是美國(15.2克)的5.6倍(他們都吃紅肉比較多)
而甲基汞會蓄積在體內,愛吃大型魚的人,最好注意攝取量。
陳石松說,較寬鬆的標準是每周食用量不要超過340克,配合均衡飲食,不要過度偏食,要混合食用多種魚類,不要只吃單一魚種
(白目翻譯:可以多方面中毒,不要只中一種XD)。
總之...就是吃什麼都不要過量,均衡的飲食才是正確滴!
當然,報導有他一定的可信度
但是也不必過度擔心就是。
圖文皆取自網路,如果侵權請來信!將會盡快處理。
Jiroh.K
全站熱搜